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

中道概觀



八不中道:
又名八不正觀,或八不中觀,即不生不滅,不斷不常,不一不異,不去不來。中道是中正不偏的道理的意思。
中道者,就所作之理而言。正觀中觀,就能證之智而言。又對於偏,謂之中。對於邪,謂之正。三論宗以之為至極之宗旨。
八不者:
不生不滅,不斷不常,不一不異,不來不出之八句四對。
反之則為:
生滅斷常,一異去來,謂之八迷。
又曰:八計,不門雖無量,今姑寄於八不而該攝一切焉。此八不為眾生之得源,亦為群生之失本。悟八不,故有三乘之眾生。迷八不,故有六趣之紛然。但因悟有高下,迷有淺深,故成六趣之別,三乘之異。
何則諸佛說法?乃不出真世()二諦。真世二諦,該攝一切之佛法。
佛說此二諦,使眾生依世諦而成方便,依真諦而得般若。然眾生於此二諦,每執八迷,不得方便般若。故今就真世諦,破各八迷,以顯二諦之中道焉。不者,有泯之義,有破之義。就體言,謂之泯;就情言,謂之破。是言雖屬空門,其意則在於顯中。如成論師,乃單就世諦以明真諦之中道。嘉祥師,則依本業經,就真世二諦,而各明八不之中道。其言曰:破世諦之八迷,治凡夫之有病;破真俗八迷,治大乘中方廣道人之空病。

一、  不生不滅:
先言俗諦之中道。俗諦之生滅,非實生實滅,但由因緣而假生,依因緣而假滅,故不生不滅。是之謂世諦中道,如外道小乘,違此不生不滅之中道,而執世諦實生實滅,故世諦墮於有之偏邪。今因破之曰不生不滅,是顯世諦之中道。次言真諦之不生不滅,對於俗諦之有假生假滅,故說真諦之假不生假不滅。何則?空以有為世諦,有以空為真諦,二諦相依相即。可知空以有為世諦,則世諦即是假生假滅也。有以空為真諦,則真諦即假不生假不滅。此中對於世諦之生,說真諦之不生;對於世諦之不滅,說真諦之不滅;故世諦之生滅是假,真諦之不生不滅亦是假也。指此假不生假不滅,為真諦之不生不滅。不生之言,顯假不滅;不滅之言,顯假不生;假不生假不滅即是真諦之中道。
大乘之方廣道人,不了此真諦之假不生假不滅,執真諦破世諦之假生與假滅,方為不生不滅;故真諦墮於空之偏邪,實則真諦之不生要破世諦之假生,因假生而明其為假不生。因世諦之假滅,而明其為假不滅,以顯真諦之中道。故經云: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。

或問何故先就不生不滅,而明中道耶?
答曰:世諦以因果相生為根本,因果若成即一切皆成,因果若壞則一切皆壞。今欲正世諦因果相生之義,故先就不生不滅,而論世諦之中道。或問既說不生不滅,便足矣,何故復說斷常等六事?
答曰:利根者初聞即悟,無須更說,蓋以世諦無性實之生滅,則病無不破;又以了因緣假名之生滅,即正無不顯,故不須更說六事,但為鈍根未悟宜轉勢而演之。又根性不同,受悟非一,自聞不生不滅而不悟,聽不常不斷而便悟者有之,故趣於異緣宜開別教。

二、不斷不常已下六事:
就世諦真諦而論中道,准於以上不生不滅之中道而可解矣。今但就世諦而明之,不斷不常於以上之不生不滅知世諦之因果相生,是為假生滅,非為實之生滅,即雖離性實之過,猶未免因中有果無果等之失,如僧佉計因中有果,故生,是常之義。衛世執因中無果,是斷之義。佛法內之薩婆多,明三世常有,亦是常之義。
大眾部過未無之義,以為本無今有,已有還無,是斷之義也今明真實妙有之因果,不可常不可斷,故說不斷不常之中道。

三、不一不異:
既離世諦性實之生滅及決定之斷常,猶恐墮於一異,如僧佉與大眾部明因果之一體。如衛世與上座部明因果之異體,如此之一異並壞世諦因果之中道,故不斷不常之次,明不一不異。

四、不來不出:
惑者雖聞以上六不,而終謂決定有果,或謂自外來,或謂自內出,或執外道眾生之苦樂,萬物之生滅皆從自在天來,是外來之義。復計外道苦樂之果,皆是我之自作,我之自受,是內出之義也。又如毘曇計木有火性,由性火以成事火,內出之義也。成實論明木無火性,但待緣而生,外來之義也。如是來出皆壞世諦之因果,是不常亦不斷,不來亦不去,不生亦不滅。」(八不也)。涅槃經二十七曰:「十二因緣,不出不滅,不常不斷,非一非二,不來不去,非因非果。」(十不也),龍樹承之。智度論五曰:「如說諸法相偈,不生不滅,不斷不常,不一不異,不去不來,因緣生法,滅諸戲論。」(八不也)。曰:「觀一切法,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,不垢不淨,不來不去,不一不異,不常不斷,非有非無。」(十二不也)。中論歸敬頌曰:「不生亦不滅,不常亦不斷,不一亦不異,不來亦不出,能說是因緣,善滅諸戲論。」(末書多舉八不而言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一不異不斷不常,是依智度論而變其次第耳)。大乘玄論卷二八不義曰:「八不者蓋是諸佛之中心,諸聖之行處也。(中略)豎貫眾經,橫通諸論也。」中論疏二本曰:「八不者,蓋是正觀之旨歸,方等之心骨也。定佛法之偏正,示得失之根原,迷之則八萬法藏冥若夜遊,悟之即十二部經如對白日。」
止觀六曰:「橫門者,如中論八不,不生不滅,不常不斷,不一不異,不來不去。一論明八門,諸經論則無量。」
八宗綱要下曰:「八不妙理之風,拂妄想戲論之塵。無得正觀之月,浮一實中道之水。」
八不中道:
所謂『八不』,又名八不中道,或八不正觀,或八不中觀,即不生不滅,不一不異,不斷不常,不來不出等,八種中正不偏之道理。至於云何為『八不之內涵』?茲依《中觀論疏》所開示。
分述之如下:
一、為闡提說『不生不滅』中道。闡提有二:
1.邪見闡提:謂撥一切法言諸法皆滅,即雖未滅必當歸滅;
2.嬰兒闡提:謂執諸法決定有,故名為生,所以名嬰兒者,其見諸法生不敢言無,故執諸法有生,名為嬰兒。為治此二闡提說不生不滅,以諸法本來未曾生故不生,破嬰兒闡提;諸法今亦無滅,破邪見執滅闡提。
二、為聲聞人說『不常不斷』中道。聲聞人亦有二執,即
1.其人既怖畏生死,急欲斷之,名為斷見;
2.欲住無為寂靜涅槃,故是常見。為破此二執,故云不常不斷。
三、為外道說『不一不異』中道。外道有二,即
        1.  計我與陰一;
        2.  計我與陰異。為破此二人,故明不一不異。
四、為獨覺及初發心菩薩說『不來不出』中道。此二人異者,即
        1.  獨覺一向樂觀因緣,不樂觀利他事;
        2.  始行菩薩一向求利他行,不樂觀因緣:
此二人所行乃異,而併謂乘因至果為來,從三界出為出,故來有所從,去有所至。為此二人,故明諸法不來不出也。
由此觀之,如上所述『八不』中道,所以束八不為四對,為對四人亦為八人也。
換言之,即以『不生不滅』中道,為對邪見闡提之『滅』,及對嬰兒闡提之『生』;以『不常不斷』中道,為對聲聞人之『斷見』及『常見』;以『不一不異』中道,為對外道之『計我與陰一』,及『計我與陰異』;以『不來不出』中道,為對獨覺不樂觀利他事之『出』(三界),及對始行菩薩一向求利他行『來』(三界火宅)。
如是以『八不』中道,令彼等不但能深信大乘,破除我執及法執,而且能修習大悲,自利利人,自他不二,悲智雙運,圓滿福慧,直至證得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』。
總而言之,吾等學佛修道者,欲證得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』,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,從初發心,經『十住』『十行』至『十迴向』,須一大阿僧祇劫,即佛法所稱『三賢位』之菩薩;從『初地(歡喜地)』至『七地(遠行地)』,又須一大阿僧祇劫(即第二阿僧祇劫);從『八地(不動地)』至『成佛』,尚須一大阿僧祇劫(即第三大阿僧祇劫),況且菩薩乘『願力』再來,亦有『隔陰之迷』,尤其在『末法時期』之今日,欲『明心見性』都很困難,何況欲『即身成佛』?
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設若能修三根普被之『念佛法門』,具足信願行三資糧,臨命終時,將『無諸疾病』正念不斷、淨念相繼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,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『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』,繼續學佛修道。

八不中道觀:
()不偏謂之中。不邪謂之正。中道即是正道也。
()三論至極之宗旨。八不也正觀。不生不滅。不斷不常。不一不異。不來不出。反之則為。生滅斷常。一異去來。是為八迷。
()不門雖無量。此八該攝一切法

本瓔珞經曰:二諦義者。不一亦不二。不常亦不斷。不來亦不去。不生亦不滅。(八不)
涅槃二十七曰:十二因緣,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(十不)龍樹及承之。
智度論五曰:如說諸法相偈。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。因緣生法:滅諸戲論(八不)。觀一切法不生不滅。不增不減。不垢不淨。不來不去。不一不異。不常不斷。非有非無(二非十二不)。
中論疏二曰:八不者蓋是正觀之旨歸。方等之心骨。定佛法之徧正。示得失之根源。迷之則八萬法藏冥若夜遊。悟之則十二部經如對白曰。
止觀六曰。橫門者。如中論八不…一論明八門。諸經論則無量。
八宗綱要下曰。八不妙理之風。拂妄想戲論之塵。無得正觀之月。浮一實中道之水。(八不顯實)
佛滅後七百年間龍樹菩薩造中觀論,簡稱中論,及十二門論,這都是根據佛說般若經,闡揚中道(梵語madhyama-pratipad)的空義者,他的弟子提婆菩薩,又造百論,廣破外道小乘,是為三論。
姚秦弘始三年,鳩摩羅什到中國,譯此三論,並加以宣揚,遂成一宗,各三論宗。又因其發揚大乘空理,亦名大乘空宗。又因其秉承般若教義,亦名般若宗,又因其顯示法性,亦名法性宗。又因其破諸法相,亦名破相宗。
八不中道,乃破邪顯正,是本宗綱領,但諸邪妄,無量無數,其見解皆不合中道,概括言之,不出八類,即生、滅、斷、常、一、異、來、去是也。惟是真如理體,皆離此八邊,本宗因之立八不法門。
中論云:『不生亦不滅,不常亦不斷,不一亦不異,不來亦不去,能說是因緣,善滅諸戲論,我稽首禮佛,諸說中第一。』
這不生不滅、不常不斷、不一不異、不來不去,即所謂八不中道。唯是,真體離言絕相,凡有所立,皆不契中,所以若就廣義言之,當破者實不止八類,不論任何執著,皆名為邪,皆在當破之列。

色法、心法、色心二法空?
色法(梵語rupa-dharma),心法(梵語cittadharma)
物質、依報、器世界,乃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因緣和合而成,生滅無常,眾生五蘊招感與變現之幻生色法。
精神界,心靈上的行為,所造作的功用,謂之心法。
色法與心法:本性無有自體可得,空幻不實,緣起性空,性空不礙緣起,如是實相中道,是色心二法的本來面目,學佛之人,應如是知,如是見,若如是知見,必將與道相會,去聖不遠。

標籤:

1 個意見:

2017年6月27日 下午6:11 , Blogger 文居士 提到...

中道概觀
http://tentiechun.blogspot.tw/2017/06/blog-post_27.html

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