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

唯識三十頌~2



唯識三十頌~2
初能變──阿賴耶識
2-2 初阿賴耶識,異熟一切種
3 不可知執受,處了常與觸,作意受想思,相應唯捨受。
4 是無覆無記,觸等亦如是,恒轉如暴流,阿羅漢位捨。

略解:
初能變識叫阿賴耶識,又名異熟識,亦名一切種子識。阿賴耶識對一切種子和根身的執受,以及其所變現的器世界(),還有其了別()作用,對眾生來說都是微妙不可知的。阿賴耶識恒常()與觸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這五個遍行心所相應;在受方面,它只有不苦不樂的捨受。
阿賴耶識屬非善非惡的無記性,且不會障礙無漏智生起,故屬無覆無記;觸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這五個遍行心所也是如此。阿賴耶識恒常相續轉變有如暴流,直到證得阿羅漢的果位,才不再稱為阿賴耶識()

五遍行:
周遍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應之五種心所。一作意、二觸、三受、四想、五思。成唯識論第三曰:「此識與幾心所相應,常與觸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、相應,阿賴耶識,無始時來,乃至未轉,於一切位,恒與此五心所相應,以是遍行心所攝故。」又第五曰:「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別,謂一切性及地時俱,五中,遍行具四一切。」即是。此中具四一切者,此作意等五心所,遍於善等三性而起,故云一切性;遍於三界九地或有尋等三地而起,故云一切地;一切有心皆有,或自無始不斷,或緣一切之境,故云一切時;定俱生,故云一切俱。此五心所外,無一具如是四一切者,故唯立此五者而名為遍行。但薩婆多部合此五者及五別境(欲、慧、念、勝解、三摩地),立十心所而名為大地法。又出於瑜伽師地論第三等。

參考: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
** 待續

標籤:

1 個意見:

2017年6月19日 凌晨1:27 , Blogger 文居士 提到...

http://tentiechun.blogspot.tw/2017/06/2_19.html
唯識三十頌~2

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