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識三十頌~1
《唯識三十頌》略釋(1~1/2)
一、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 此能變唯三
二、謂異熟思量 及了別境識 ---------- ----------
【白話】在假立名稱指謂各種生命個體和萬事萬物當中,就隱含了有
種種生命個體和萬事萬物的形相生起,那些形相都是由心識變現出來
的。這能變現的心識只有三類,就是異熟識、思量識及了別境識。
【假】
1.借的意思,諸法無實體,借他而有,故名假,如借五蘊而有眾生是。
2.虛妄不實之義,諸法因緣和合而有,幻生幻滅,虛妄而無實體。
【假有】
謂因緣生之法,如鏡花水月,無其實性。雖無實性然非虛無之法,因之對於龜毛兔角之無法,比於真如法性之實有而名之為假有。
【假我】
五蘊之假和合者。外道凡夫妄執之為實我,悟道之聖者了達為因緣生之假我。假我為因緣生,與兔角龜毛之都無不同。若撥無此假我,即為惡取空之邪見。經中諸賢聖之自稱我者,皆但就假我而言,即如如是我聞,又我此土安穩。我說即是
空,皆從人法假立為我。
【假法】
指因緣假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。對實法而云,由因緣和合而存在之假藉者。
【相轉】
相即諸法生滅之相,外道見念念之間,生住滅相,遷流不停,遂計為轉變。
【識變】
謂一切萬法,唯為識之所變,法相獨特之法門,由於識變而於心內現似六無為之相分。
【異熟】
果報的新譯,因為因與果必異時而熟,故云異熟。異熟識,阿賴耶識的別名。
【思量】
思慮量度事理。法華經方便品曰:「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。」,思量識即思量能變識,第七識、又名末那識,為我法二執的根本。
【了別境識】
三能變識第三能變之名。第三能變的是前六識,這是說雖然七八兩識,具有能變的性能,然而若沒有六識依六根,了別六塵,則境界亦不可能成立,所以名為了別能變。
標籤: 唯識學
0 個意見:
張貼留言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