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

方便行第五

天台小止觀  --智者法師著  淨蓮法師注疏

方便行 第五

云何名方便行?所謂行於五法,五法者:一欲、二精進、三念、四巧慧、五一心。

前面的具五緣(使具足修道的助緣)、呵五欲(使外塵不入)、棄五蓋(使內障不起)、調五事(使身心適當)都已經具備,如果沒有行於五法,所有的禪定也很難現前。所以還必須加上方便行(使用適宜的方法),才能讓一切的行門成就。 什麼是方便行?就是行於五法。什麼是五法?一欲;二精進;三念;四巧慧;五一心。

一、欲者:欲離世間一切妄想顛倒;欲得一切禪定智慧法門。故亦名為志、亦名為願、亦名為好、亦名為樂。是人志願好樂,一切諸深法門,故名為欲。如佛言曰(大正二五~二四九C):「一切善法,欲為其本。」

一、欲:是樂欲。包括欲離世間一切妄想顛倒的厭離欲;及欲得一切禪定智慧法門的欣求欲。這個欲,又稱為志(志願修止觀)、又稱為願(發願修止觀)、以及好、樂(好樂修止觀)。一個人志、願、好、樂修習一切甚深的止觀法門,就稱為欲。如佛說:「一切的善法,以欲為根本。」

二、精進者:堅持禁戒,棄捨五蓋,初夜、後夜、專精不廢。譬如鑽火,未熟終不休息,是名精進。如佛告阿難:「諸佛一心,勤精進故,得三菩提。」何況餘善道法。

二、精進:是不雜、不退。堅固執持禁戒、呵五欲、棄五蓋,使內外清淨,然後於初夜、後夜精進不懈地修止觀,就像鑽木取火一樣,在火沒有生起之前,絕不休息,這就稱為精進。正如佛告阿難說:「一切諸佛就是因為一心專勤精進,才證得正覺的。」何況其他的善法,那有不精進而能成就的。

三、念者:念世間為欺誑可賤,禪定智慧為尊重可貴。若得禪定,即能具足,發諸無漏,一切神通道力,成等正覺,廣度眾生,是為可貴,故名為念。

三、念:是憶念。念世間五欲之法,是欺騙、誑惑人的,是可賤、可惡的;念出世間的禪定、智慧之法,是可尊、可貴的。若是證得禪定,就能具足無漏智慧、神通道力、成等正覺、廣度眾生,因此說它是可尊、可貴的。

四、巧慧者:籌量世間樂、禪定智慧樂,得失輕重。所以者何?世間之樂,樂少苦多,虛誑不實,是失是輕!禪定智慧之樂,無漏無為,寂然閑曠,永離生死,長與苦別,是得是重!如是分別,故名巧慧。復次行者,修止觀時,善用如下所明,五番修止觀意,安心得所,因是必入法門,故名巧慧。

四、巧慧:是善巧的智慧。就是用善巧的智慧,衡量世間的五欲之樂,和出世間的禪定智慧之樂,它們之間的得失輕重。世間的五欲之樂,是有漏、有為、無常、虛誑不實的,總是苦多樂少,所以是失、是輕。而禪定智慧之樂,是無漏、無為,湛然寂靜、永離生死的,總是和苦長別,所以是得、是重。能如此分別,便稱為巧慧。另外,在坐中修習止觀時,能善巧運用下章五種修止觀的方法來安心,也可稱為巧慧。

五、一心者:念慧分明,明見世間,可患可惡,善識禪定,智慧功德,可尊可貴,爾時應當,一心抉定修行止觀。心如金剛,天魔外道,不能沮壞,設使空無所獲,終不迴異,是名一心。譬如人行,先須知道通塞之相,然後決定一心,涉路而進,故說巧慧一心。經云(大正一二~五四六C):「非智不禪;非禪不智。」義在於此。

五、一心:是一心決定修止觀。既然已經明見世間有為法的可患可惡;也認識了禪定、智慧功德的可尊可貴,就應當一心決定修行止觀。堅定的心,要像金剛一樣,不會輕易被天魔或外道所破壞。縱使歷久修行空無所獲,也始終不後悔或半途而廢,這就稱為一心。好比路上的行人,一定要先知道路的通塞情況,才能夠抉擇該如何走。修行人也是相同,認清涅槃之路是通暢、可行的;生死之路是阻塞、不可行的,決定之後一心驀直走去,就稱為巧慧一心。正如經中所說:「沒有智慧,不能修禪定;沒有禪定,不能生智慧。」想必就是這個道理。


** 待續 -- 正修行 第六

標籤:

1 個意見:

2017年7月16日 下午6:34 , Blogger 文居士 提到...

https://tentiechun.blogspot.tw/2017/07/blog-post_16.html
方便行第五

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