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

呵欲第二

天台小止觀  --智者法師著  淨蓮法師注疏
修習止觀坐禪法要(校定本)

呵欲 第二

所言「呵欲」者,即是呵責五欲也。夫欲坐禪,修習止觀,必須呵責。五欲者:即是世間色聲香觸,常能誑惑一切凡夫,令生愛著。若能深知過罪,即不親近之,是名呵欲。

五緣具足了之後,第二就要進入「呵欲」的階段。呵欲,是使外境不入的意思,外境指的色聲香味觸等五欲六塵,不讓它擾動我們的心。
所謂「呵欲」,就是呵責五欲。在我們想要開始坐禪,修習止觀時,必須先呵責世間的色聲香味觸這五欲。為什麼呢?因為它經常欺騙凡夫的心,使我們心生愛著。如果能夠深深了知它的過患,不要親近它,就稱為呵欲。
 那麼,又該如何呵責五欲呢?

一、呵色欲者:所謂男女,形貌端嚴,修目高眉,朱唇素齒,及世間寶物,青黃赤白,紅紫縹綠,種種妙色,能令愚人,見即生愛,作諸惡業。如頻婆娑羅王(大正二五~一八一B),以色染故,身入敵國,獨在媱女阿梵婆羅房中。優填王(大正二七~三一四B),以色染故,截五百仙人手足。如是等種種因緣,知色過罪,如摩呵衍中廣說。

一、呵色欲。
色欲的範圍很廣,無論男女老少,高矮胖瘦,只要是形色容貌長得端莊,譬如修長的眼睛、彎彎的眉毛、紅紅的嘴唇、白白的牙齒等,都會引發我們對色欲的貪愛,這是對有情來說。至於無情之物,如世間的金剛、寶石、珍珠、瑪瑙、琉璃、水晶等寶物,它們所散發出的青、黃、赤、白、紅、紫、藍、綠等種種妙色及世間寶物,也經常讓我們迷失在它的五光十色當中。但不論是有情還是無情,對於貪戀美色的愚癡眾生來說,都是只要見到,就馬上產生愛著,當然為了得到他,就不免造下種種的惡業了。譬如頻婆娑羅王,因為貪著美色,而甘冒生命的危險,身入敵國,獨自處在婬女阿梵婆羅的房中;又如優填王,也因為五百仙人貪染女色的緣故,而截斷了他們的手足。像這一類的例子,就知道色欲害人的罪過有多麼深了,這些在大智度論中都有詳細的說明。

二、呵聲欲者:所謂箜篌箏笛,絲竹金石,音樂之聲,及男女歌詠讚頌等聲,能令凡夫,聞即染著,起諸惡業。如五佰仙人,雪山中住,聞甄陀羅女歌聲,即失禪定,心醉狂亂。如是等種種因緣,知聲過罪。

二、呵聲欲。
 一切包括箜篌(古絃樂器,似瑟而較小,古為五十弦,後改為二十五弦)、古箏、笛子,絲(弦樂器)、竹(管樂器)、金(鐘)、石(磬)等樂器所發出的音聲(此乃無情之聲);以及由男女所發出的歌詠、讚頌等音聲(此乃有情之聲),都會令凡夫聽了立即產生染著,因而造下種種的惡業。譬如五百位仙人,在雪山中修定,當他們聽到甄陀羅女(欲界天的樂神)的歌聲時,立即喪失禪定、心醉狂亂。這個例子就是告訴我們,音聲對禪定所造成的過患,所以應該呵責聲欲。

三、呵香欲者:所謂男女身香,世間飲食馨香,及一切薰香等,愚
人不了香相,聞即愛著,開(發動)結使門。如一比丘,在蓮花池邊,
聞花香氣,心生愛樂,池神即大訶責,何故偷我香氣,以著香故,令
諸結使,臥者皆起。如是等種種因緣,知香過罪。

三、呵香欲。
一切包括男女的身香(這種身香,有的是擦了香水,有的是自然散發的香氣,如古代香妃。另外曾有一位比丘尼,因為誦經的功德,口中常生蘭花香氣;也有一位老比丘,因誦法華經,而滿身發出旃檀香氣,這些都是宿世善因所感得的果報);世間飲食所發出的馨香;以及一切的薰香(如沉香,檀香,精油、香水等),凡夫愚癡不知道香的自性也是空的,一聞到這些香氣就心生愛著,引發種種煩惱。譬如有一位比丘在蓮花池邊散步,清風徐來,陣陣蓮花香味沁入心肺,不禁心生愛著。這時池神就現身苛責他說:「你怎麼可以偷我的香氣?」恰巧此時有一位在家人闖入池中,不但拔走池中的蓮花,還踏壞了整座蓮池,可是池神卻吭也不吭一聲。比丘不服氣,就責問池神說:「為什麼這位在家人拔走了蓮花,又破壞了蓮池,你卻沒有責備他;我只是聞了一下香氣,就受你嚴厲的苛責?」池神回答比丘:「在家人已是滿身的罪惡,就是再多造一些,也好比黑衣點墨,看不出任何的痕跡;而你是清淨的比丘,平時嚴持戒律,精進用功,就像一塊白玉,沒有任何的瑕疵,只要有一點染污就清晰可見。我是不忍心見到你因為貪著香氣,而又落入輪迴長劫受苦,才好心訶責你的。」由此可見,貪著香氣,會使我們含藏在第八識的煩惱種子都起現行。所以修行人應當了知香的過患而遠離它。

四、呵味欲者:所謂苦、酸、甘、辛、鹹、淡等,種種飲食,肴膳美味,能令凡夫,心生染著,起不善業。如一沙彌,染著酪味,於命終後,即生酪中,受於蟲身。如是等種種因緣,知味過罪。

四、呵味欲。
不管是苦的、酸的、甜的、辣的、鹹的、淡的等種種飲食和美食佳肴,都能令凡夫心生染著,而造下殘害生命不善業。譬如有一位沙彌,因為生前喜愛酪味,命終之後就生在乳酪當中當一隻小蟲。有一天僧眾在分酪的時候,他的老師(已證阿羅漢)就說:「小心一點,慢慢來,不要傷到我的愛酪沙彌!」大眾都很驚奇地猜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,老師就開示說:「這位沙彌,因為生前染著酪味,所以死後受於蟲身。」由此可知,味欲也會令人心生愛染而墮落惡道,所以應當遠離。

五、呵觸欲者:男女身分,柔軟細滑,寒時體溫,熱時體涼,及諸好觸,愚人無智。為之沉沒,起障道業,如獨角仙人(大正三~七二六B)因觸欲故,遂失神通,為婬女騎項。如是等種種因緣,知觸過罪。

五、呵觸欲。
不論是男女身體柔軟細滑的感受;或者是寒時喜溫熱時喜涼的感覺;以及其他種種好的觸感,都會使愚癡的眾生,沉沒其中而造下嚴重障道的惡業。正如獨角仙人,因為貪著觸欲而喪失神通,讓婬女騎在他的頸子上。這個障道的例子,就是要提醒修行人,了知觸欲的過患,而發願遠離。

問曰:云何呵五欲?答曰:呵欲之法,如摩訶衍(『大智度論』)中說。哀哉眾生,常為五欲所惱,而猶求之不已!

有人問:「應當如何呵責五欲呢?」回答說:「呵責五欲的方法,應當如大智度論中所說的:『可悲呀!一切眾生經常被五欲所惱害,卻仍然窮追不捨!』」。

此五欲者,得之無厭,噁心轉劇,如火益薪,其炎轉熾,五欲無益,如狗嚙枯骨。五欲增諍,如鳥競肉。五欲燒人,如逆風執炬。五欲害人,如踐毒蛇。五欲無實,如夢所得。五欲不久,亦如假借須臾。是人愚惑,貪著五欲,至死不捨,為此後世,受無量苦。此五欲法,與畜生同有,一切眾生,常為五欲所使,名為五欲奴僕。坐此弊欲,墮有三途。我今修禪,復為障蔽,此為大賊,當急遠之!如禪經中偈說(大正一五~三三六BC):
 生死不斷絕,貪欲嗜味故,養冤入丘塚,唐受諸辛苦。
 身臭如死尸,九孔流不淨,如廁蟲樂糞,愚貪身無異。
 智者應觀身,不貪染世間,無累無所欲,是名真涅槃。
 如諸佛所說,一心一意行,數息在禪定,是名行頭陀。

這個五欲使人貪得無厭,愛染只會愈來愈強烈,就像猛火中再加木材,只會愈燒愈旺;五欲對我們來說並沒有絲毫的助益,就像狗啃骨頭,一點滋味都沒有;五欲只會讓我們增加紛爭,就像一群鳥在爭食一塊肉一樣;五欲對人的傷害,就像逆風拿著火把,只會燒傷自己;五欲的害人就像踩到毒蛇一樣,隨時會讓我們喪命;五欲並不是真寶存在,就像夢中的境界一樣;五欲不可持久,像電光石火,剎那即逝。

愚癡的眾生不知,仍然貪著五欲,到死都不棄捨,致使生生世世在輪迴當中,受無量的苦;五欲之法,和餓鬼、畜生、天人同有,這些眾生常被五欲所驅使,可說是五欲的奴僕。我們若是還耽著在這粗敝的五欲當中,就只有墮三途的份了(地獄是火途,畜生是血途,餓鬼是刀途)。如今既然要修習禪定,就不能再被五欲所蒙蔽,應該視為最大的敵人,盡可能地快速遠離。

 正如禪經中的偈頌所說:
 「我們為什麼會輪迴不斷,就是因為貪著五欲、嗜好五味的緣故。這就好比終其一生養個冤塚,還帶進墳墓,只是白受種種辛苦罷了。我們的身體就像臭穢的死屍一樣,九孔也常流不淨,如果我們還是愚疑地貪戀色身,就跟廁所裡的蛆,在糞坑裡鑽進鑽出樂不可支,並沒有什麼差別。凡是有智慧的修行人,應該觀身不淨,以去除對五欲之樂的貪染。如果能做到無欲無求無牽掛,這是真正的涅槃。正如諸佛所告誡我們的,內收攝六根,外不攀緣六境,一心一意數息修禪定,這就是真正行頭陀的人。


** 待續 -- 棄蓋 第三

標籤:

1 個意見:

2017年7月14日 晚上8:51 , Blogger 文居士 提到...

https://tentiechun.blogspot.tw/2017/07/blog-post_14.html
呵欲 第二

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