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

唯識三十頌10(25~30)

唯識三十頌10(25~30)三十頌完
唯識性:
25 此諸法勝義 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 即唯識實性
略解:
圓成實自性是一切法的殊勝境界,亦即是真如,以恒常真實為其體性,也就是唯識實性。

資糧位:
26 乃至未起識 求住唯識性 於二取隨眠 猶未能伏滅
略解:
資糧位,是唯識修行五位中的第一位,這是初步的準備階段,於此位中修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之三十心,以儲修道之資糧。
從發菩提心起,直至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這四種順抉擇識未生起之前,雖然希望證得唯識實性,但對於能取和所取這兩種執取的煩惱種子,仍未有能力壓伏或消滅,故還未能證得。

加行位:
27 現前立少物 謂是唯識性 以有所得故 非實住唯識
略解:
加行位,是唯識修行五位中的第二位,意謂加倍努力以積聚修行功德。修唯識行者,在資糧位中,於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三十心終,將入見道,勤修四尋思觀、四如實智,而得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法四善根,這是為入於見道位的方便加行。
在止觀修習當中,觀照到心境皆空,因而說那是唯識實性,但由於仍有形相可得,故並非真正證得唯識實性。
<成唯識論> 解釋此頌曰: [菩薩先於初無數劫,善備福德智慧資糧,順解脫分既圓滿已,為入見道住唯識性,復修加行,伏除二取,謂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法。此四總名順抉擇分,順趣真實抉擇分故; 近見道故,立加行名,非前資糧無加行義。]
又謂: [菩薩此四位中猶於現前安立少物,謂是唯識真勝義性。以彼空有二相未除,帶相觀心有所得故,非實安住真唯識理。]

通達位:
28 若時於所緣 智都無所得 爾時住唯識 離二取相故
略解:
若於此時對所緣的對象,以及能緣的智慧,都不生起形相,那時就證得唯識實性了,因為已能離開能取及所取的形相。
通達位,是唯識修行五位的第三位,這是菩薩的見道之位,於初地之入心 (十地各有入、住、出三心」,通達於二空無我之理,此即見道位。

修習位:
29 無得不思議 是出世間智 捨二麤重故 便證得轉依
略解:
於修習止觀過程中,沒有形相可得及有不可思議的力量,這種無漏智慧已超出世間一切智慧,並能捨棄煩惱障及所知障的種子,將會證得大涅槃和大菩提的轉依果。
<成唯識論> 解釋此頌曰: [菩薩從見道起已,為斷除餘障證得轉依,復數數修習無分別智。此智遠離所取能取,故說無得及不思議,遠離戲論,說為無得; 妙用難測,說不思議,是出世間無分別智,斷世間故。名出世間。二取隨眠,是世間本,唯此能斷,獨得出名。或出世名,依二義立,謂體無漏及證真如。此智俱斯二種義故,獨名出世。餘智不然,即十地中無中無分別智。]
無分別智,是一種能所兩空,「無智、亦無得」的空慧。這種空慧不可思議,是一種出世間的智慧,它能捨滅煩惱障及所知障的種子,以此而證得菩提及涅槃二轉依果。

究竟位:
30 此即無漏界 不思議善常 安樂解脫身 大牟尼名法
略解:
究竟位,是唯識修行五位中的最後一位。修行菩薩於第十地滿心金剛喻定無間道,剎那之間,斷盡二障種子,並於解脫道永捨劣無漏、及有漏諸法,以證菩提妙果。此即是圓滿究竟位。這是具無漏功德的庫藏,這樣的生命是不可思議的、純善的、恒常的和安樂的,即是解脫煩惱之身,也就是無上寂默的法身。

究竟位,事實上就是佛位,佛位是諸漏永盡,清淨圓明,故稱無漏。界是藏的意思,謂此中含藏無邊希有大功德,故曰「無漏界」。不思議者,佛之法身,不可執有,不可執無,離諸分別,絕諸戲論,故曰「不思議」。善者微妙之淨法,遠離生死; 常者盡未來際,恒無變易。

標籤: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