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

六妙門(六)淨



六妙法門 釋暢懷法師著 香港天台精舍
  六妙門()
  行者於靜坐修六妙門,必須要有善巧方便,否則,功夫實難進步。假加終日心猿意馬妄想紛飛,則應用數息,調伏身心。或時昏沈散慢,則用隨門,明照息之出人,對治放蕩昏沈。若覺氣粗心散,當用止門,繫緣一處,安守一境。如有貪瞋癡煩惱頻生,可用觀門照破無明,滅除諸惡。
  以上諸門,能制止種種妄想,斷除粗重煩惱,但是不能稱為真淨、欲得真淨,必須了知內外諸法,皆是虛妄不實,畢竟無有自性,於一切諸法上,不生分別,即微細塵垢也不起,不僅離知覺想,也無能修所修,能淨所淨,如太虛空,也不落於有無,作是修時,心慧開發,三界垢盡,了生脫死,轉凡成聖,方為得到真淨。
以上所述的六妙法門,乃是由近至遠,從淺入深,逐漸達到不生不滅的境域。
  數隨二門,為修習的前方便。
  止觀二門,為修習的中心。
  還淨二門,為修習的結果。
  止如密室,觀如油燈。有觀無止,如風中燈,非但照物不明,恐為狂風熄滅。若入定室,離狂散風,慧燈方能燭照,破無明黑暗。又止能降伏三毒煩惱,而不能斷除其根,猶如用石壓草,石去草還生。觀能破除眾生的心中煩惱,如用利刀可以斬草除根。若心猿意馬,為妄想所擾,非止不能息。若惛惛糊糊,為沈病所縛,非觀不能明。止能放得下;觀能提得起。止如澄濁水;觀似日照水底。止能除妄;觀能顯真。止是禪定,能令其心不搖不動;觀是智慧,能達諸法當體本空。又諸惡莫作即是止;眾善奉行即是觀。是故止觀二法,可以賅羅一切行門。無論念佛、參禪、禮佛、誦經、慈悲喜捨、利自利他,皆不離此二門。止觀二者,如鳥雙翼,車之兩輪。車有兩輪,則能遠行千里;鳥有雙翼,則能飛翔天空。故此,止觀二法,合則雙美,離則兩傷,彼此輔翼,缺一不可。若偏於定,則是枯定,若偏於慧,則是狂慧。要止觀雙修,定慧均等,始可脫離生死苦海,到達究竟涅槃彼岸。
全篇完!

標籤: ,

1 個意見:

2017年9月4日 凌晨1:42 , Blogger 文居士 提到...

https://tentiechun.blogspot.tw/2017/09/blog-post_4.html
六妙門(六)淨

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