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

信心銘講錄續(3)

法鼓全集 數位隨身版
信心銘講錄 -- 聖嚴法師著
(3)

絕言絕慮
多言多慮,轉不相應。絕言絕慮,無處不通。

喜歡找人說話是因為覺得寂寞的緣故。多話的人往往頭腦簡單,個性不穩重,不但自己修行不力,也妨礙他人修行。禪七中是禁語的,還是有些人忍不住要偷偷講幾句,有些人雖不敢找人講話,但找自己講話,一分為二,自己說話自己答,整支香就坐在那兒自言自語,思考各式各樣的問題。

有一次一位作家來參加禪七,第一天開始坐在那裡就在想打完禪七要寫篇很精彩的小說,於是一邊打坐,一邊構思小說中的人物、情節。第二天小參時我問他︰「你在做什麼?」他說︰「我在計畫寫小說。」我告訴他說︰「那你趕快回去寫小說,現在不寫的話,禪七結束時就會全忘了。」凡是嘴巴或腦袋裡多話的人,修行必然不得力。偶爾說一些,是妄想,這是難免的事。思想不能集中的人就容易自言自語,難以控制。

這四句詩有更深一層的涵義︰不該用邏輯或理論來回答修行中的問題,比方說︰「為什麼要打坐?打坐有什麼好處?打坐會開悟,開悟了又如何?為什麼要開悟?開什麼樣的悟?」如果一天到晚找理由自我辯解,則別想修行。

通常參加禪七的人都有此經驗︰打了幾天坐之後,自己不會胡思亂想,但對師父說的話卻難以忘懷,總是縈繞不去。其實,我說的任何話都是為了指導你們修行,但實際修行時應該只是用方法,不可以把我的話放在腦子裡轉。因為,話越多,念頭越多,離佛道越遠;話越少,念頭越少,離佛道越近。

有次我對一位禪眾說︰「你很愚癡,要好好用功哦!」於是打坐時他一直在想︰「哼!師父說我愚癡,我會吃、會睡、會走,那裡愚癡呢?」坐了兩支香之後,他終於忍不住了,前來問我︰「師父,您說我愚癡,怎麼說我愚癡呢?不會吃飯、睡覺、走路的人才是愚癡,我樣樣都會,可見得並不是師父所說的愚癡!」我說︰「狗、貓、魚、蟲都會吃、會睡,牠們就不愚癡了嗎?連愚癡的定義都不明瞭,你不愚癡,那誰愚癡?」他問︰「要怎樣才能不愚癡呢?」我說︰「好好用功念佛、打坐。」他回到蒲團上打坐,但心裡又想︰「會念佛、會打坐就不愚癡,所有打坐的人都不愚癡,那我現在在這裡打坐也不愚癡,那什麼是愚癡呢?」過沒多久他又來問我︰「師父,你說打坐不愚癡,那我也不愚癡了?」我說︰「你要好好修行。」他又說︰「師父,我坐在那裡很舒服,根本沒有煩惱,是你有煩惱。」我說︰「我為什麼有煩惱?」他說︰「師父,你要我們這樣,禁止我們那樣,當然有煩惱囉!」後來我說︰「你這樣的人,實在不該來打禪七,只要好好拜佛就可以了。」這種人是不能修行的,滿腦袋的妄想,師父給他一句話,就引起他很多猜疑、妄想,而且不照著師父教導的方法去用功。

沒有話說、沒有念頭,也就是「絕言絕慮」,此時四處通達、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,無上的佛道才會現前。「無處不通」的意思是不需到任何地方,它本身就在四處。要萬緣放下,提起方法,唯有方法提起,才能真正把萬緣放下,到最後連方法也沒有了,一念不生,就是「絕言絕慮」的境界。

歸根得旨,隨照失宗。須臾返照,勝卻前空。

這幾句詩說的是︰修行時若能回到根本,就得到了宗旨;但若隨著觀照的方法,則依然是在觀照的現象中,並沒有得到根本。只要一瞬間不「隨照」(隨著現象觀照),而「返照」(回照根本)、「返照自性」,就勝於前面所說的「勿住空忍」、「從空背空」的「空」,亦即「頑空」。

這裡的「歸根」指的是回到眾生的根本─佛性。但是如何回到佛性呢?前面所說的「無取無捨,絕言絕慮」就是「歸根」的方法,能「歸根」、回到佛性,也就達到目的了。剛開始修行時要用方法,但也不能捉住方法不放;在修行的過程中是有經驗的,但也不能捉住經驗不放。在進一步修行中要放下方法,放下經驗,而後就不需要方法,經驗也已成為過去,這時才歸根、返回自性,就是大自在、大智慧顯現,而不是「空」。

前空轉變,皆由妄見。

這兩句的意思是︰從有到空的轉變,或者執著空而希望住於空,這都是虛妄之見。
從有到空是修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經驗,若自覺此經驗是解脫、得大自在,便是自害自誤。所以,執著空而欲住於空,那是妄見,不是真智慧。為什麼會執著呢?那是因為認為「空」是真的、是解脫,殊不知「認為是真的、是解脫的」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妄見,畢竟還有取捨、有執著。
一般人有了經驗便執著於經驗,如前一天坐得很好,第二天就希望繼續維持好境界,結果坐得一塌糊塗,這是因為貪取、追求的緣故。想用同樣的方法達到同樣的境界,即使偶爾成功也是瞎貓碰到死老鼠。因此,切莫因為有了些許經驗而執著於這種經驗。

不用求真,唯須息見。

修行時不要企盼真心或佛性的顯現,不要一直心想佛性、自性離我有多遠?何時可見佛性?打坐是為了成佛等等,若做如是想,則永遠見不著佛性,因為佛性是全體,又如何能捕捉執取呢?所以只要好好努力修行,不要心存企盼,開悟是自然而然的事。

二見不住
二見不住,慎勿追尋。纏有是非,紛然失心。

我們在禪七中講〈信心銘〉,是用它來對治每天發生的狀況,並教導各位如何用功。這是以方法作為用功的手段,並非只是談學問、知識,更何況在禪七裡學問、知識毫無用武之地,重點在於方法的運用。

「二見」指的是分別心,包括懷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,預測參加這次禪七是對是錯、有用無用。任何觀念或思想都會使你無法用功。若對自己缺乏信心,就會懷疑所用的方法;若對自己太有信心,就會對修行產生追求心、期盼心。這兩種都不是修行者應有的心態。

若只是來「看七」,或想試試禪七是否有功效,那表示對自己和修行都缺乏信心。只要遇到任何挫折,不管是環境的刺激或身體的病痛,都會使得自己無法用功,這是因為時時懷疑自己、處處否定自己的緣故。不但如此,也經常看不順眼這個、厭惡那個,如此用功又怎能使上力呢?打坐時因腿痛、不聽使喚而生氣,吃飯時因飯菜不合我意、難以下嚥而抱怨在心,不習慣於清晨起床以致情緒不穩,這樣鎮日裡都在煩惱堆中打滾,根本無法用功。

自信心特別強的人也很麻煩。以前我在大覺寺主持禪七,有一個人年紀很輕,在學校功課很優秀,做什麼事情都自信滿滿,他第一次來打禪七,心裡就想︰「像我這樣的人不開悟,誰才能開悟?」結果第一天結束後覺得全身痠痛、疲憊不堪,因為他從來不打坐,卻只聽說打坐可以開悟,因此來打禪七就是為了開悟。晚上聽到師父說︰「如果晚上能不睡覺,繼續用功,那是最好不過了。」他心想︰「如果不睡覺就能開悟,那我決定不睡覺。」如此熬到第三天,再也撐不住了,就來對我說︰「師父,您的禪七教人開悟,我現在知道了,叫人拚命不睡覺就是開悟。」我說︰「用功就像烹飪,不能用猛功,如果一開始就用猛火燒飯,一下就燒焦了。你現在用功的方式就是如此,應該要輕輕鬆鬆用功。」「輕輕鬆鬆就能開悟嗎?」我說︰「是,不過心裡不要老是想開悟,而是要用功。」下去之後,他換一個態度,整個人好像鬆懈了,在蒲團上猛打瞌睡,坐得很不理想,第四天之後他就離開了,還說︰「師父叫我輕鬆的用功,我卻直想睡覺;叫我不睡覺拚命用功,我又不能開悟,修行這東西看來真不是人幹的。」其實,修行並不像他所想的那麼簡單。

打七要有正確的心態,你們不是來開悟的,而是來用功學習的,所以不要管自己這次用功得好還是不好,不要管自己能不能開悟,不要管自己是否具有修行的根基,只管拿著這個方法修行,不懷疑這個方法,也不懷疑禪七的形式,只要相信修行對自己有用,方法對自己有用就夠了。用這樣的一個信心,而不可以相信自己了不得、不得了,但是也不要否定自己,認為自己不是修行的材料。

有人第一次禪七打得很好,於是第二次又來參加,起初還不錯,漸漸覺得數息很無聊。她心想,一天到晚從一數到十有什麼用呢?如果把時間用來念佛菩薩名號,至少會累積功德,產生感應。想了一整天,到了晚上便來問我︰「師父,我不打七了。一~二─三~四─五~六─七~八─九─十,連幼稚園的小孩都會,我在這裡數這些做什麼?」對方法動了懷疑之心就麻煩了,因為方法就是方法,沒有別的意義,是用來幫助我們鍊心、修行的,根本不該去想它有沒有功德。

譬如打坐、拜佛、早晚課誦等,都可以提出反對的理由,質疑為什麼修行要做這些事?也有人問︰「禪宗是頓悟法門,為什麼要打坐修行?開悟也不是打坐修行就能得到的,為什麼要打禪七,又教人修行的方法?這算不算『禪』呢?」我反問︰「你要不要學禪?」他說︰「要。」我說︰「來我這裡學禪的話,我的教導方式就是如此。」他說︰「那你教的不是禪。」我說︰「既然不是禪,那又有什麼辦法呢?只好請你自己去找了,你要到那裡去找呢?」所以修行要依照自己相信的指導者所教的方法來如法修持,否則,只相信自己,而不相信任何人或任何方法,到頭來不是放棄修行,就是產生身心的障礙或著魔。

有人對我說︰「我只相信古代禪,不相信現代禪。」我問︰「什麼是古代禪?」他說︰「古代禪不需修行,是頓悟的禪,現代禪教人數息、打坐、參公案……古代沒有這些名堂。我是依古代禪而開悟的,可惜至今找不到一位禪師為我印可,因此我想找師父來幫我印可。」這個人到處跑,總希望有人替他印可,而不是找指導修行的師父。他還說︰「聽說師父的禪很不錯,所以來請師父印證我是不是開悟了。只要你證明一下,我就可以將古代禪弘傳於美國,現在因為沒人印可,所以不能傳法。只要給我印可了,以後便可以幫師父的忙。」我跟他談了幾句,發覺有問題,就對他說︰「我沒有開悟,我也不知道你開悟了沒?很抱歉!不過,你大概不容易找到能印可的人。」他說︰「奇怪了。你既然沒有開悟,又怎能教禪呢?」我說︰「我可以教人開悟呀!就像心臟科醫師不一定有心臟病,但能為別人治心臟病。」他說︰「嗯,這麼說也有道理,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教別人禪修呢?」我回答說︰「我不知道,我根本不知道你是怎麼回事,無法回答你的問題。」

打坐、修行是生活的一部分,如果以期待心來打坐、修行,一定坐不好。如果腿痛、背痛或身上任何地方不舒服,不要期望它不痛或想要克服它、突破它、趕走它,只要接受它、讓它去痛、不理它─它痛它的,我用我的功,如果方法用得上就用方法,不管腿痛,最後腿也會變得不痛。如果痛到無法忍受時,就暫時不用方法,而去注意痛點,讓它去痛,痛到最後就變成不痛了。其實,方法得力時,身上什麼地方都不痛。因此,不可期待要克服困難,趕快擺脫痛苦,更不可期待要開悟、當禪師。

對於生活的方式、修行的方法、周圍的環境……所有一切所接觸到的,都不要厭惡,要接納。如果修行時還存著離苦得樂之心,期盼能夠開悟,這都墜入了「二見」。必須離開苦樂、愛瞋等二見,一心用功,否則一生起喜歡不喜歡、厭惡不厭惡、丟掉不丟掉的念頭時,就已經悖離修行的方法了。

你們應該瞭解禪中心這個修行環境不是很理想,前後左右都嘈雜,今天尤其像是在考驗我們,隔壁鐵鎚在敲牆,外面車聲呼嘯,頭頂又不時有飛機掠過,真可謂「萬里紅塵」。雖然是在「萬里紅塵」中,但我們還是有這麼一個小地方可以修行。外面儘管嘈雜混亂,這裡卻很安全,因此,不要讓外境來分我們的心,如果心為境轉,根本無法修行。

來參加禪七的人很多,因為人多,討厭的事情也就多,不像在家裡那麼方便、自在、習慣。另一方面,也因為大家一起修行,逼得自己非修行不可,至少也要坐在那裡裝模作樣。所以,要珍惜參加禪七的機會,無論修行是否得力,都要好好修行。


** 待續

標籤:

1 個意見:

2017年8月15日 上午9:32 , Blogger 文居士 提到...

https://tentiechun.blogspot.tw/2017/08/3.html
信心銘講錄續(3)

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