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

信心銘講錄(序) -- 聖嚴法師著

法鼓全集 數位隨身版
信心銘講錄 -- 聖嚴法師著
中文版自序
我的有關禪修指導的英文著作,到目前已出版了八種。
本書的英文版於一九八七年由紐約的法鼓出版社刊行,一九九一年即被義大利羅馬的Ubaldini出版公司譯成義大利文問世,嗣後有捷克文、法文的譯本,同時也被幾位學者摘要收錄在他們的著作中,所以本書英文版乃是我的英文著作中最受歐美人士重視的一種。
本書是我於美國禪中心四次主持禪七的開示,依據三祖僧璨的〈信心銘〉逐句講解,藉以指導禪修。然後由幾位弟子依開示錄音整理成文,編寫成為本書的英文版。
直到一九九四年,先由單德興教授將英文著作翻譯成中文,而後游振榮、張文嬿、江美寶三位居士又依開示錄音帶之中文部分整理成稿。一九九四年夏天單德興教授利用到美國哈佛大學研究訪問期間,抽空將這兩份譯稿及謄稿彙整比對,決定捨棄大部分的譯稿,改依照謄稿的條理及文句加以文字潤飾,章節方面則依英文版,完成初稿。最後由溫天河居士根據原錄音帶的中文部分校正補充。
一九九五年夏天完稿交到我的手上,始終無暇審閱,帶來美國,一過又是半年,在我又將返國之前,粗讀一遍,覺得它應該可以在國內出版了。
藉此機會,我要向本書英中等各種版本的編者、譯者、潤文者、校讀者,表示敬意和謝意。他們都是在百忙中義務奉獻了心力和時間,這項功德將與本書一同流傳。
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聖嚴序於紐約禪中心
前言
三祖僧璨(西元?─六六年)的生平載述不詳,《唐高僧傳.法沖傳》僅提到「可禪師之後璨禪師」。《楞伽師資記》收錄了禪宗早期的史料,也只提到僧璨「隱於司空山,蕭然靜坐,不出文記,祕不傳法」,而此說可疑。因為根據隋史記載,僧璨於隋文帝開皇十二年(西元五九二年)度四祖道信,並非「祕不傳法」;其次,因為此詩歷來被視為僧璨所作,所以「不出文記」之說難以成立。不過,〈信心銘〉是否真的為僧璨所作,近代已有學者提出懷疑,理由是︰道信之徒牛頭法融著有〈心銘〉一詩,一些學者注意到二詩相似之處,因而主張〈信心銘〉應成於六祖惠能之後,是對〈心銘〉的修訂與濃縮。的確,〈信心銘〉所表達的思想比牛頭法融的〈心銘〉更具條理、精鍊而完整。
然而,作者是誰與我在這裡講解〈信心銘〉無關。這首詩之所以對我們重要,乃在於作為禪修指導和在中國及日本禪宗史上的意義。在許多討論開悟的詩歌中,最為人看重的就是〈永嘉證道歌〉和〈信心銘〉,因為它們為禪法提供了明白的指引,所以我就特別利用主持禪七的機會來講解〈信心銘〉。
本書共二十講,根據的是四次禪七的開示,經過整合編輯後,作為出版之用。由於是在密集禪修場合裡講的,所以並不是採取學術的觀點或分析的角度,針對正文逐字逐句的講解,而是藉著詩文的意旨來激勵修行者,並處理修行過程中發生的某些問題。
〈信心銘〉目前至少有五種英文譯本,可說各有所長。我的英譯雖然和它們大體相似,不過也有很不一樣的地方,反映了我自己對於這首詩的領會。
講述〈信心銘〉時,我經常向禪眾說︰「既然你們在修行,我談不談〈信心銘〉其實並不重要─我主要是用這首詩來教導你們修行的方法。」修行者的心境、狀況日日不同,禪七也次次不同。因此,我用自己對這首詩的討論來面對眼前發生的狀況,卻又不離全文的範疇。我相信這些開示不管對初學或老參都會有益,對我個人也有助益,讓我隨著不同情境而對這首詩有新的領會。
「信心」一詞具有二義︰「相信心」和「實現心」。禪宗特別強調「心」。「信心」就是相信我們有個基本、不動、不變的心。此心即佛心,也是一切眾生的如來藏。「但凡夫在煩惱中體驗的心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尋求擺脫煩惱的人想像有真心可得。然而,從佛的觀點來說,只有一心,非真非妄,無須分別」,因為事事處處皆永恆不變。我們真正見到佛心時,相信之心和被信之心合而為一,既然相同,也就不需要信心了。
矛盾的是,開悟者才會對此心有信心。「三祖僧璨是從徹悟的觀點來開示尋求真心的修行者,指引修行者如何把凡夫的分別心轉化為佛的無分別心」,如何由有入空、轉垢為淨。他告訴我們修行時應如何修持、應抱持何種心態︰心無愛憎,既不該否定煩惱,也不該尋求開悟。修行本身就是目的;只要不存其他目的,終能實現平等心─沒有分別,言語道斷,無行可修。
本詩中的一些觀念對後來的曹洞宗影響至深,如「一念萬年」所表達的觀念是一念不動卻又明照。這個觀念後來成為宏智正覺默照禪的標記。此一傾向也反映在有關僧璨教誨的另一僅存的文字記錄,即舒州刺史獨孤及於唐代宗大曆六年(西元七七一年)所撰僧璨大師的〈賜謚碑〉。碑文要旨在於「寂」「照」同修︰「觀四維上下,不見法,不見身,不見心,及至心離名字,身等空界,法同夢幻,無得無證,然後謂之解脫。」
信心銘(本文)
至道無難,唯嫌揀擇。但莫憎愛,洞然明白。
毫釐有差,天地懸隔。欲得現前,莫存順逆。
違順相爭,是為心病。不識玄旨,徒勞念靜。
圓同太虛,無欠無餘。良由取捨,所以不如。
莫逐有緣,勿住空忍。一種平懷,泯然自盡。
止動歸止,止更彌動。唯滯兩邊,寧知一種。
一種不通,兩處失功。遣有沒有,從空背空。
多言多慮,轉不相應。絕言絕慮,無處不通。
歸根得旨,隨照失宗。須臾返照,勝卻前空。
前空轉變,皆由妄見。不用求真,唯須息見。
二見不住,慎勿追尋。纔有是非,紛然失心。
二由一有,一亦莫守。一心不生,萬法無咎。
無咎無法,不生不心。能隨境滅,境逐能沉。
境由能境,能由境能。欲知兩段,元是一空。
一空同兩,齊含萬像。不見精粗,寧有偏黨。
大道體寬,無易無難。小見狐疑,轉急轉遲。
執之失度,心入邪路。放之自然,體無去住。
任性合道,逍遙絕惱。繫念乖真,沉惛不好。
不好勞神,何用疎親。欲趣一乘,勿惡六塵。
六塵不惡,還同正覺。智者無為,愚人自縛。
法無異法,妄自愛著。將心用心,豈非大錯。
迷生寂亂,悟無好惡。一切二邊,妄自斟酌。
夢幻空華,何勞把捉。得失是非,一時放卻。
眼若不眠,諸夢自除。心若不異,萬法一如。
一如體玄,兀爾忘緣。萬法齊觀,歸復自然。
泯其所以,不可方比。止動無動,動止無止。
兩既不成,一何有爾。究竟窮極,不存軌則。
啟心平等,所作俱息。狐疑盡淨,正信調直。
一切不留,無可記憶。虛明自然,不勞心力。
非思量處,識情難測。真如法界,無他無自。
要急相應,唯言不二。不二皆同,無不包容。
十方智者,皆入此宗。宗非促延,一念萬年。
無在不在,十方目前。極小同大,妄絕境界。
極大同小,不見邊表。有即是無,無即是有。
若不如是,必不須守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
但能如是,何慮不畢。信心不二,不二信心。
言語道斷,非去來今。

** 待續

標籤:

1 個意見:

2017年8月10日 清晨6:48 , Blogger 文居士 提到...

https://tentiechun.blogspot.tw/2017/08/blog-post_10.html
信心銘講錄(序) -- 聖嚴法師著

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