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

(四)第一心法八

本文:
第一心法,略有八種:一、眼識。二、耳識。三、鼻識。四、舌識。五、身識。六、意識。七、末那識。八、阿賴耶識。
解說:
  心性離過絕非,尚不可名之為一。雲何有八?若論相用,浩然無涯,今就有情分中相用最顯著者,略有八種。
依於眼根,了別色塵,名為眼識。
依於耳根,了別聲塵,名為耳識。
依於鼻根,了別香臭,名為鼻識。
依於舌根,了別滋味,名為舌識。
依於身根,了別痛癢寒熱等觸名為身識。
依於意根,遍了五塵,亦能分別落謝影子,亦能通緣過去未來。
名為意識前五識所依五根,皆是淨色。此第六識所依意根,則是心法。此之意根,從無始來,內緣第八識之見分,虛妄執為實我實法,故名為末那識。
梵語末那,此翻為意,由其恆審思量為性相故。然前六識,時起時滅,喻如水波,第七末那,無始相績妄執我法,喻如水流,阿賴耶識,則喻如水。
梵語阿賴耶,此翻為藏,具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義。若無此識,則根身是誰執受?器界是誰變現?一切善惡漏無漏種是誰攝受?且如吾人疲倦熟睡,夢想俱無之時,前六轉識,俱不現起,若無此識,豈不同於死人。既無夢無想仍非死人,驗知必有此第八識,與第七識微細我執,仍自俱轉。
然此第八識,決非實我實法,若是實我實法,則應常無變易,而此識者,乃從先世引業所招,名異熟果,既從業招,便非常住。又善業則感天人樂報,惡業則感三塗苦報,往來六道,猶如車輪,變形易貌,曾無一定,豈是實我實法哉。
註:
一、     六識是由內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對外六塵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)而產生的,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合計十八界。
第六識意識並不非意識之本體,真正意識之體為第七識。第六識乃意之用。
二、第六識則依第七識而有。第七識為根本意識,即意識之根;第六識則是意識之用。故第七識亦稱「染淨依」:
染淨依之染者第六意識之染依;第八識屬淨,亦依第七識,故第七識即為染淨所依。
三、末那識:心法第七識。末那是梵文,譯言「染污」,故稱為「染污識」。第七識將第六意識之作用傳達至第八識,又稱「傳送識」。
四、第八識;阿賴耶識之異名,亦稱藏識,能含藏諸法的種子。大乘所說八識中自末數本居於第八為諸識之根本。謂此根本識,染淨同依,能變能現種子、根身及器世間三種境故,是名緣境最廣。種子者,一切善惡種子。根身者,眼等諸根。器世間者,謂世界如器。

藏識者心識名,第八識之別名同意,藏字有三義,即能藏、所藏、執藏。能藏謂阿賴耶識能含藏一切法的善惡種子;所藏謂阿賴耶識為前七識熏習的雜染法所覆藏;執藏謂阿賴耶識為第七識所執為自內我。又譯作無沒,即含藏諸法種子而不沒失。又雖在生死而不沒失,故名無沒。

標籤:

1 個意見:

2017年9月22日 凌晨12:53 , Blogger 文居士 提到...

https://tentiechun.blogspot.tw/2017/09/blog-post_22.html
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(三)

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