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

(七)心所有法善十一

本文:
一、     善十一者:一、信。二、精進。三、慚。四、愧。五、無貪。六、無瞋。七、無癡。八、輕安。九、不放逸。十、行舍。十一、不害。
解說:
能為此世他世順益,故名為善。
()信者,於實德能深忍樂欲,心淨而為體性,對治不信,樂求善法而為業用,謂于諸法實事理中,深信其為實有而隨順忍可。複於三寶真淨德中,深信而生喜樂。又於一切世出世善,深信其有力,能得樂果,能成聖道,而起希望之欲,由斯對治不信實德能之噁心,愛樂證修世出世善。然信差別略有三種:一信實有。謂於諸法實事理中深信忍故。二信有德。謂於三寶真淨德中深信樂故。三信有能。謂於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。
()精進者,于斷惡修善事中,勇猛強悍而為體性,對治懈怠,成滿善事而為業用。
()慚者,依於自身及法,生於尊貴增上,由斯崇尚敬重賢善,羞恥過惡而不敢為,以為體性,別則對治無慚,通則息諸惡行,以為業用。
()愧者,依於世間他人訶厭增上,輕拒暴惡,由此羞恥過罪而不敢為,以為體性,別則對治無愧,通亦息諸惡行,以為業用。依世增上羞恥過惡為體。斷無愧障為業。如前乃至增長愧為業。如經說愧於所愧。乃至廣說。
()無貪者,於三有及三有資具,無所染著,而為體性,別則對治貪著,通則能作眾善,以為業用。謂於有有具厭離無執不藏不愛無著為體。能斷貪障為業。如前乃至增長無貪為業。如經說無貪善根。
()無瞋者,於三苦及三苦資具,無所憎恚而為體性,別則對治瞋恚,通則能作眾善,以為業用。於苦苦具無恚為性,對治瞋恚作善為業。
()無癡者,于諸諦理及諸實事,明解而為體性,別則對治愚癡,通則能作眾善以為業用。正了真實為體。能斷癡障為業。如前乃至增長無癡為業。如經說無癡善根。
()輕安者,遠離粗
重雜染法品,調暢身心,於善法中堪任修持,而為體性,對治惛沉,轉舍染濁身心,轉得清淨身心,而為業用。遠離麁重身心調暢為體。斷麁重障為業。如前乃至能增長輕安為業。如經說適悅於意身及心安。
()不放逸者,即精進及無貪無瞋無癡三種善根,於所斷惡,防令不生,於所修善,修令增長,而為體性,對治放逸,成滿一切世出世間善事而為業用。總攝無貪無瞋無癡精進為體。依此能斷惡不善法。及能修彼對治善法斷放逸障為業。如前乃至增長不放逸為業。如經說所有無量善法生起一切皆依不放逸根。
()行舍者,亦即精進及三善根,能令其心平等正直無功用住,而為體性,對治掉舉寂靜而住,以為業用。此與五受中之舍受不同,故名行舍。
(十一)不害者,於諸有情,不為侵損逼惱,即以無瞋而為體性,能對治害,悲傷憐湣以為業用。無瞋名慈,不害名悲,與樂拔苦,度生勝用,故體雖一,約用分二。謂即無瞋於有情所不為損惱假名不害。

標籤:

1 個意見:

2017年9月29日 晚上11:37 , Blogger 弘揚淨土--花仙子 提到...

http://tentiechun.blogspot.tw/2017/09/blog-post_29.html
(七)心所有法善十一

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